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一年多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图使生产能够发展,农民生活能够富裕,农村社会风尚能够进一步好转,农村社会环境能够进一步改变,农村社会管理能够得到加强。日前,人民日报就此采访了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政府转移支付为农民减负
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扶持农业发展
陈锡文:中央政府从2000年开始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经过改革,到2006年,税费总额减少了1250亿元。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基层政府的运行,主要就要靠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税费改革的转移支付补助资金达到782亿元,2007年还会略有增加。省市一级政府对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总额为248亿元,再加上2005年、2006年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奖补资金加在一起,县乡获得的补助已经和农民负担减轻的总额基本相等。
中央政府给农民四项补贴
陈锡文:为了保持粮食产量增长,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中央政府出台了4项补贴措施。一是对种粮农民直接给予补贴。二是良种补贴41.5亿元。三是在人少地多的地区,对农民购买大型机具给予补贴6亿元。四是由于国际能源大幅涨价影响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对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补贴120亿元。农民从中直接获得309.5亿元的补贴。此外,政府还在7个粮食主产区制定了最低收购价格政策。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问: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有哪些发展?
陈锡文:新农村建设明显加大了对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农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变化。水利方面,政府在增加灌溉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基础上,改善农民饮水条件,“十一五”期间每年投入60亿元,用于解决农村的饮水安全,2007年将解决32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交通方面,2006年中央和地方一共投入430亿元,改扩建农村道路12万公里。“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改扩建农村道路。此外,还将改造农村电网,每年投入25亿元发展农村沼气。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特别是加快发展农村的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西部的12个省、区、市和中部1个地区,去年对5200多万农村小学生和初中生免除学杂费,对其中一部分还提供了免费教科书,对其中一部分寄宿生提供了生活补助。仅仅是免除学杂费这一项,一个农村小学生每年可节约140元,一个初中生可节约180元。如果一个初中生不仅免除了学费,而且获得免费教科书和寄宿生补助,其家庭就能节省600元。去年年底,全国1451个县共计4.1亿农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此外,还推进了农村文化站、图书馆建设,并保证广播、电视能够进到每村每户。
解决特殊群体实际困难
问:怎样解决农村困难家庭以及农民工问题?
陈锡文:针对农村困难家庭以及农民工,政府专门制定了保障政策。2006年通过扶贫工作的继续推进,贫困人口减少了217万多人。今年年内全国农村将建立起覆盖所有困难家庭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低保制度建立后,将在很大程度上惠及2148万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民。对受到普遍关注的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国务院2006年5号文件提出了多项措施。2006年,进城务工农民人均月收入比2005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达到946元。 (路倩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