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西频道11月29日电 经过20多年来咬定扶贫并不放松的不懈努力,广西消除贫困工作令世人瞩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车荣福近日在北海透露,从1978年到2006年,广西农村未解决温饱人口从2100万下降到76万,28年里共减少202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70%左右下降到2.4%以下。
由于广大石山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加上战争等历史因素的影响,广西不少地方群众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看病难、上学难,一度是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省份。记者从自治区扶贫办获悉,20世纪80年代广西共划定49个贫困县,贫困县土地面积占广西总面积的56%,贫困县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34%,消除贫困任务非常艰巨。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广西,贫困人口基本集中在山区,约9万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更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期缺水、缺土,交通、信息闭塞,加上大石山区人口密度大,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对石山地区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利用,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日益严重,扶贫开发的难度加大、任务更为艰巨。
自治区扶贫办主任胡德才透露,28年来广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从贫困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富有成效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贫困问题得到大大缓解,此后中央专门设立扶贫开发专门机构和专项资金加大人财物专项投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又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扶贫攻坚战。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广西正以贫困村规划为基础,以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重点,着重抓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20多年来,广西利用扶贫资金扶持群众新种、改造农、林、果、药、茶及水产畜牧业生产基地近1000万亩,修建水利、水池、水柜50万多处,解决和改善了10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新建、改扩建四级公路和通自然村道路11万多公里,在大力消除劳动力文盲的同时,每年在贫困地区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20万人次以上,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提高。贫困地区普遍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和农村沼气建设,目前广西农村沼气池入户率已达36.71%,农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生态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
官方统计显示,广西贫困县和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多年高于广西平均水平,28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00元(当年价)增加到2006年底的2190元,人均产粮从不足200公斤增加到去年的360公斤,总体上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车荣福说:“虽然过去20多年广西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贫困发生率大大减小,但目前仍有4060个贫困村,贫困人口绝对数量仍比较大,扶贫开发还需要加大力度、长期坚持下去。”(记者 张周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