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全面改善连片特困区域的整体发展环境。
2003~2004年,自治区集中投入22亿多元的资金,开展东、巴、凤三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今年又集中16.25亿元的资金,开展少数民族聚居的都安、大化、隆安、马山、天等五个大石山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与此同时,南宁、柳州、防城港、玉林等市也整合了15亿多元开展特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通过综合治理,连片开发,使特困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新突破,投资环境得到全面的提升和改善,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奠定了加快发展的基础。
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都把整村推进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题听取汇报、专题研究和部署整村推进工作,并围绕做好整村推进工作出台了操作性强的文件和方案。许多市、县还调整充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或专门成立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整村推进工作的领导。大部分市、县四大班子领导都挂点联系首批村,带头帮助贫困村群众解决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发动群众自力更生,积极参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各地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过程中,深入宣传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参与整村推进,尊重贫困村群众的意愿,注意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群众捐资投工,建设自己家园的积极性高涨。据统计,首批村群众自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27695万元, 群众自筹投入产业开发的资金达39270万元。另外,群众参与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投工达920多万个工日,大部分首批村通自然村(屯)道路的建设,政府只补助炸药、雷管、水泥等物资,全部工程由受益群众自力更生完成。
但是,首批整村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首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区平均水平的差距依然较大。2006年首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65.9%,低于全区平均水平944元。部分村屯发展的环境条件仍未从根本上改善。一是通村道路档次仍然较低,未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由于资金有限,实施整村推进主要解决20户以上自然屯的通路问题,20户以下自然屯的通路问题未列入工作目标。目前,还有部分自然屯特别是20户以下的自然屯未通路。此外,大石山区首批村农民增收的产业大多刚起步,群众稳定增收的基础仍未打牢。资金不能满足整村推进的需求,缺口较大。(韦继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