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2月19日专电 为弥补国家助学贷款救助贫困生的不足,2003年9月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设立了“道德银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从“道德银行”贷款无需经济担保,不计贷款利息,无还款期限,全凭学生的诚信意识还贷。到目前为止,“道德银行”已把累积的233050元资金分四期贷款发放完毕,资助家庭贫困大学生172人次。更重要的是,“道德银行”开始收到学生还款,部分学生超额还贷,出现良性循环的苗头。
“道德贷款”以道德作担保
2006年9月,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小林(化名)拿着家里东拼西凑的3600元钱到校报到,虽然学校暂免他余下的学费和住宿费,但小林仍为生活费来源感到苦恼。老师了解实际情况后,引导他申请了“道德贷款”。“如果没有‘道德银行’的1600元贷款,我可能就不会再出现在学校里了。我深知贫困生上学的难处,我会遵守许下的诺言,毕业后一定尽力及时还贷。”小林说。
帮助小林摆脱失学危机的“道德贷款”,是由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党总支和团总支老师设立的,活动于2003年9月正式启动,实行“三无一承诺”制度,即无经济担保,无还款期限,无贷款利息,只要求贷款人作出承诺:“只要将来经济条件许可,一定尽早归还贷款。”在校贫困生只要以自身道德作担保,就可以向系里申请借贷。还贷时,学生可以根据收入情况,选择少还、足额还或者超额还贷,实在没有收入的,不还也可。
汽车工程系团总支书记周若涛老师介绍,“道德银行”资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学校提留的困难补助金,这是“道德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第二、汽车工程系师生课外兼职所得。第三、学校其他老师、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捐款以及少量的企业捐助。“道德银行”贷款主要面向汽车工程系学生,一般从摸清了底细的大二学生开始发放贷款,每笔金额根据贫困生情况从1000元到2500元不等。
“道德贷款”主要源于国家助学款难贷
原汽车工程系党总支书记李景芝是活动的主要发起者。他说,“道德贷款”的发起,主要是为了缓解国家助学贷款“供不应求”的矛盾,解决部分贫困生的燃眉之急。
山东交通学院学生处包济伟老师介绍,目前学院在校生有14600人左右,登记在册的贫困生(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线)有2900多名,占20%左右。根据山东省“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比例最高为在校生总数10%”的规定,学院仅有1460余个助学贷款名额。
包济伟分析说,近年来,银行机构对国家助学贷款有冷落的趋势,许多学校找合作银行变得越来越困难。近三年来,山东交通学院的合作银行是山东省农信社,但是,学校交的风险抵押金高达贷款总额的10%,违约金更高达14%。由于双方对这些条款一直存在分歧,今年9月份合同到期后,农信社很可能就不再跟学院合作了。“一些知名学校都反映难贷,更不用说像我们这样名气不大的院校了。”他说。
“道德银行”彰显诚信的力量
李景芝老师说,“道德贷款”的发起,还隐含着学校老师的一个初衷: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可喜的是,目前,已毕业的学生已开始还款,有的甚至超额还贷,表现了一些学生良好的诚信意识。
小新(化名)是“道德银行”第一批受益者之一,靠“道德银行”每个月130元的贷款,坚持到了毕业。2005年毕业后,小新到济南的一家保险公司工作,收入不错。今年1月4日,她还上了借贷的1500元,还额外超还500元。她说,如果不及时还“道德银行”贷款,损失的是自己的信誉、老师的信任。“‘道德贷款’不仅解决了贫困生现实的困难,更是一种良心教育。我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家庭困难的学弟学妹,更希望‘道德银行’尽快实现良性循环,以帮助更多需要资助的贫困生。”她说。
目前,山东交通学院2005年和2006年毕业的38位“道德银行”“客户”中,除了8名考研或在读研究生外,已有5位还贷共计8350元,其中3笔属超额还贷、共计1000元。李景芝高兴地对记者说:“‘道德贷款’的很多学生还没毕业或刚毕业。目前的情况已经显示出良性循环的好苗头。”(记者苏万明)
|